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5年1-7月,中國乘用車出口目的國TOP10中,墨西哥以254,639輛位列第二,同比增長18.1%。作為全球第七大汽車生產國,墨西哥也是僅次于德國、日本和美國的第四大汽車出口國,在拉丁美洲穩居首位。憑借毗鄰美國的地理優勢、覆蓋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美墨加協定》USMCA)、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以及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墨西哥已成為全球汽車整車與零部件制造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其零部件產業高度外向,擁有超過1,200家一級供應商,為整車出口提供了堅實支撐,使墨西哥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關鍵地位。
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顯示,2024年墨西哥汽車產業產值超過980億美元,從業人數超過100萬人。零部件出口高度依賴北美市場,其中87%銷往美國,3%銷往加拿大,其余主要流向拉美和歐洲部分國家;進口方面,53%來自美國,14%來自中國,其他主要來源包括日本、德國和韓國。這一進出口格局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也支撐了跨國車企的全球產能調配和車型互補。

與出口趨勢進一步凸顯墨西哥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的地位。2024年,墨西哥乘用車產量達到398.9萬輛,較2020年的304萬輛增長逾30%;出口總量從2020年的268.1萬輛提升至347.9萬輛,穩固了其“全球汽車出口基地”的角色。相比之下,進口規模相對有限,2020年至2023年間從76.5萬輛增至136萬輛,主要用于配套國內生產和國際產能調劑。綜合來看,產量、出口和供應鏈優勢的疊加,使墨西哥成為跨國車企在北美及全球市場的重要生產與出口基地。
跨國車企扎根與競爭
得益于區位和成本優勢,墨西哥吸引了多家跨國汽車制造商投資建廠,形成覆蓋整車與零部件的完整制造網絡。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出口優勢,使墨西哥逐漸發展為北美及全球市場的重要生產基地,并逐步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戰略節點。
在美系車企中,通用汽車(GM)在 Silao 和 Ramos Arizpe 建有整車及動力總成工廠;福特(Ford)在 Hermosillo 和 Cuautitlán 投資建設電動車與燃油車產能;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則在 Toluca 和 Saltillo 設有整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這些布局不僅覆蓋傳統燃油車,也涉及生產,顯示出美系車企在墨西哥的全面投資戰略,同時憑借低成本和出口優勢,使其在北美市場具備競爭力。
日系車企同樣深耕本地市場。日產(Nissan)作為墨西哥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之一,在 Aguascalientes 擁有多個大型工廠;豐田(Toyota)在 Baja California 和 Guanajuato 建廠,主要生產皮卡車型;本田(Honda)在 Celaya 建有整車與摩托車生產線。日系車企布局強調多元化與靈活性,不僅滿足本地需求,也面向北美出口,同時通過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協同合作,提升生產效率和供應鏈穩定性。
德系品牌方面,大眾(Volkswagen)位于 Puebla 的工廠是其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之一,奧迪(Audi)在 San José Chiapa 投建現代化工廠,成為北美重要據點。韓國起亞(Kia)在 Monterrey 附近建成高度自動化工廠,為北美市場提供關鍵支持。上述工廠普遍引入智能化生產線和自動化物流系統,不僅提高產能和效率,也推動墨西哥制造業向高技術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從區域來看,墨西哥汽車產業形成了三個主要集群:Bajío 地區(Guanajuato、Aguascalientes、San Luis Potosí、Jalisco、Querétaro)是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也是北美第三大汽車產業集群,貢獻全國約 50% 的產能,并在醫療設備、航空航天等行業也有布局;北部邊境州(Chihuahua、Coahuila、Nuevo León、Sonora、Tamaulipas、Baja California)以零部件加工為主,出口導向特征明顯;中部地區(Puebla、México State、Morelos)則是傳統制造核心區,大眾、奧迪、福特等整車廠在此集聚。跨國車企的廣泛投資與區域集群分布形成了雙重支撐,使墨西哥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持續提升,同時凸顯了區域專長分工與供應鏈協同能力的重要性。
此外,這些跨國車企的投資與生產布局不僅強化了墨西哥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的地位,也對本地市場格局產生了影響。根據數據信息網站Focus2Move,2025年截至7月,墨西哥汽車市場銷量略降0.4%,為823,975輛,顯示市場增速放緩。品牌方面,日產(Nissan)以18.4%市場份額領先,雪佛蘭(Chevrolet)12.4%,大眾(Volkswagen)9.2%;豐田、起亞、馬自達、福特和現代緊隨其后,其中馬自達增長13.2%,表現亮眼。MG和鈴木則份額下降。車型方面,日產Versa仍為最暢銷車型,雪佛蘭樂騁(Aveo)增長6.8%。整體來看,墨西哥市場呈現“頭部品牌穩、次級品牌分化”的格局,增速受宏觀因素影響趨緩。
汽車產業快速崛起
墨西哥電動汽車(EV,包括 HEV、PHEV 和 BEV)產業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24年EV產量達到206,870輛,相比2020年的6,717輛增長1,533%;2025年1-4月產量已達81,049輛,預計全年將突破25萬輛,同比增長約21%。
在銷量結構上,2024年電動化車型總銷量為124,310輛,占全國汽車總銷量的8.3%。2025年第一季度,純電動車(BEV)銷量暫時下降13.5%,但插電混動(PHEV)和混合動力(HEV)分別增長58.8%和33.5%,顯示出新能源車型正在形成多元化的增長格局。出口方面,EV生產高度出口導向,2024年約95%(196,381輛)的電動車用于出口,美國占出口總量的74%,凸顯墨西哥在北美電動車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在強勁的銷量和出口表現背后,多家國際知名車企正加大在墨西哥的新能源汽車投資,搶占這一快速發展的市場和供應鏈優勢。美國福特斥資11億美元在墨西哥州投產野馬Mach-E SUV;通用汽車分兩期在科阿韋拉州拉莫斯?阿里斯佩工廠投資,分別推進Blazer EV和Equinox EV項目;德國大眾投入10億美元在普埃布拉州新建噴涂工廠,為ID.4及電動車組裝提供支持;寶馬計劃以8億歐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建設高電壓電池生產工廠,并布局Neue Klasse項目。這些投資覆蓋電池、整車組裝等環節,凸顯墨西哥憑借地緣優勢和成本優勢,逐步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重要樞紐。
盡管2025年第一季度新項目投資額僅為7,860萬美元,同比暴跌97.4%,反映出選舉年、全球需求不確定性及政策調整帶來的市場觀望情緒,但墨西哥EV供應鏈生態仍在穩步擴張。根據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截至2025年4月,墨西哥EV產業生態系統企業數量達到439家,比2024年同期大幅增長,其中包括332家EV部件供應商、102家電池相關企業和60家電驅動系統供應商。成熟且不斷擴張的供應鏈為中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墨西哥電動汽車產業呈現高度區域化,不同地區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形成差異化布局,生產和供應鏈建設主要集中在以下州份:
科阿韋拉州(Coahuila):傳統汽車重鎮,聚集通用汽車等整車廠及萊尼、旭升、安波福等零部件企業,擁有高度專業化人才隊伍。
新萊昂州(Nuevo León):電動車銷量領先,鋼鐵生產中心,全國約16%的EV供應商集中于此,整車企業包括起亞、戴姆勒卡車和特斯拉(Gigafactory 2024年12月暫停建設),零部件企業眾多。
墨西哥州(Mexico State):福特、斯特蘭蒂斯和江淮汽車的電動車生產中心,主要面向北美出口。
瓜納華托州(Guanajuato):全國最大汽車產能基地,年產能100萬輛左右,整車企業涵蓋豐田、大眾、通用汽車、日野、本田、馬自達,零部件企業齊全,2024年宣布近20億美元投資。
圣路易斯波托西州(SLP):寶馬投資8.7億美元,自2024年初起擴建工廠并建設電池組裝線,計劃于2027年初擴大電池和電動汽車產能。
普埃布拉州(Puebla):Zacua已投產純電動車,而大眾工廠目前僅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尚未實現大規模整車電動化,轉型仍在推進,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逐步落地。
墨西哥的EV供應鏈兼具廣度與深度。一方面,產業鏈條覆蓋廣泛,從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部件)、輕量化零部件(鋁制部件、壓鑄件)到傳統系統的電動化升級(電子轉向系統-JTEKT、電動傳動系統-采埃孚)均有布局。另一方面,在特定領域呈現出高度的專業化,例如布局在哈利斯科州的博世正聚焦于軟件開發,安波福則聚焦于電動汽車操作系統等高附加值領域,預示著其產業升級的方向。
該供應鏈由全球頂級一級供應商主導,如安波福、博格華納、采埃孚、德納等,確保了技術與產品的全球領先性。同時,也能看到亞洲供應商(如中國的旭升集團、上海友升,韓國的Sungwoo Hitech)的積極布局,以及本土企業(如Rassini, Katcon)的深度參與,體現了供應鏈構成的國際化與多元化。
總體而言,墨西哥依托既有汽車產業集群,迅速構建了密集且成熟的電動汽車零部件制造網絡,在電驅動系統、輕量化部件和熱管理等領域形成顯著優勢,并逐步向軟件與智能化領域延伸。各州充分利用自身產業條件形成差異化布局,同時與傳統汽車集群形成協同效應,依托高度專業化的整車和零部件生產能力、成熟的出口渠道及快速擴張的供應鏈生態,推動墨西哥電動汽車產業在產量、出口、供應鏈和區域布局上快速發展,并向智能化和高附加值方向持續升級。
中國汽車企業快速進入墨西哥市場
江淮汽車2017年起在薩瓜恩城(Ciudad Sahagún)進行組裝,2025年宣布擴產,產線升級至SUV、皮卡、輕卡/卡車,含燃油與電動。同時,其在墨西哥的合資公司Giant Motors Latinoamérica(GML)又追加約1.65億美元擴能投資。
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投資布局則呈現出高度的戰略協同性和集群效應,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北部的新萊昂州(Nuevo León)和科阿韋拉州(Coahuila)——這兩個墨西哥最核心的汽車產業聚集區。
新萊昂州聚集了拓普集團(熱管理及內飾)、文燦股份(車身結構件、電池包殼體)、銀輪股份(新能源熱管理系統)、立中集團(輕量化鋁合金車輪)、均勝電子(汽車安全系統、智能座艙)等企業,產品覆蓋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輕量化和智能安全等關鍵領域。
瓜納華托州則吸引了嶸泰股份(轉向系統、新能源三電系統壓鑄件)、賽輪輪胎(半鋼子午線輪胎)等企業,與當地整車企業形成配套。
科阿韋拉州的伯特利(輕量化零部件)與均勝電子的布局,進一步完善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主要汽車集群的覆蓋。
這些企業聚焦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集中入駐同一產業集群,彼此之間既能形成協同效應,又能為在墨投資的中國整車企業(如江淮、MG)以及國際主機廠提供強大、便捷且本地化的“一站式”供應支持。
墨西哥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墨西哥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多重優勢的疊加:USMCA協定框架下的北美市場零關稅準入條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毗鄰美國市場的地理優勢帶來的物流效率提升;以及經過數十年發展形成的成熟產業集群和技術工人隊伍。這些優勢共同構成了墨西哥在全球汽車產業轉移中的獨特吸引力,使其成為連接北美與拉美市場的樞紐。
盡管前景廣闊,墨西哥汽車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如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尤其在選舉年)導致2025年EV投資驟降;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其易受美國政策和需求波動影響等。
展望未來,墨西哥汽車產業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電動化轉型持續深化,盡管短期投資波動,長期來看隨著特斯拉工廠復工、寶馬等項目推進,2025年電動車有望穩步擴產;二是供應鏈本地化加速,為滿足USMCA原產地規則和美國IRA法案要求,關鍵零部件本地生產比例將顯著提升;三是中資企業影響力擴大,從零部件供應向整車制造延伸,形成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墨西哥汽車產業正處于從傳統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關鍵期,其在北美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將進一步強化,但需在政策穩定性、技術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方面持續突破,以抓住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
本文洞察基于“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系統”的實時分析與持續追蹤,我們致力于為行業提供前沿洞察。若您對此有更多洞見或需補充數據,歡迎聯系我們。
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系統覆蓋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匯集超過10,000款車型的銷量數據,提供7,500多款車型的電氣化、ADAS和智能座艙配置及供應商市場份額信息,方便用戶進行多維度對比分析。系統還收錄了全球100+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資料,包括營收情況、戰略布局、產品信息、客戶關系、工廠分布、財報數據和專利信息等深度內容,涵蓋超過25萬家國內外汽車配套供應商,為行業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持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