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成都車展的聚光燈下,奇瑞集團攜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品牌參展,31款重磅車型悉數亮相。此次車展,以“中國汽車,全球冠軍”為主題,這不僅僅是奇瑞對其過去成績的總結,更是對未來戰略的自信宣言。它想向公眾傳遞——奇瑞已經從一家中國本土車企,成長為能在全球市場與老牌巨頭同臺競技的”全球冠軍級”選手。
此前一天的8月28日,J.D.Power(君迪)正式發布《2025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報告,奇瑞汽車再度摘得自主品牌第一名。至此,奇瑞已連續三年(2023-2025)蟬聯該榜單自主品牌第一。
2025年以來,奇瑞已先后將J.D.Power中國銷售服務滿意度研究(SSI)、中國汽車產品魅力指數研究(APEAL)自主品牌第一收入囊中。繼2024年后,奇瑞在2025年再度包攬SSI、APEAL、IQS三大權威研究自主品牌冠軍,再次成為業內唯一的自主“三冠王”。
而在設計領域,奇瑞旗下的全新QQ概念車近日也為中國小型車創造了新的紀錄,榮獲“2025紅點概念設計獎”和“2025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獎”兩項世界級榮譽。
奇瑞,正在全領域、多維度之勢,全面釋放其強大的技術體系力與全球戰略能量。
“雙500”里程碑
2025年,對于奇瑞集團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份。
7月29日,隨著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正式揭曉,奇瑞集團以596.939億美元的營收業績,排名第233位,較去年大躍升152個位次,成為世界500強年度排名躍升速度最快的車企。
而就在此前不久,奇瑞集團剛剛創下另一項紀錄——累計出口突破500萬輛大關,成為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中國品牌車企。
“雙500”里程碑的達成,標志著奇瑞全球化戰略實現歷史性突破,正式邁入以品牌向上為核心的新全球化階段。這不僅意味著銷量的跨越式增長,更展現出奇瑞在技術體系、全球布局和品牌價值等維度實現系統性突圍,站上了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新高度。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奇瑞也在這一年推出了首款轎車,并邁出了出海的第一步。
這段出海故事的起點頗具戲劇性——在當年的北京車展上,幾位中東客商對奇瑞“”轎車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一路追訪至蕪湖,竟與正在參會的尹同躍董事長站在街頭暢談十分鐘,隨即以嘗試心態簽下首批10輛出口訂單。當年,中國汽車全年出口量僅為2.6萬輛,誰都不曾預料,奇瑞這看似偶然的一步,竟為中國轎車大規模出海按下了歷史的啟航鍵。
“走出去”的奇瑞車超預期地得到了海外市場的歡迎。很快,100輛、500輛、1000輛……
自此,奇瑞堅定實施國際、國內“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步一個腳印深耕海外市場。2024年,奇瑞集團年出口汽車114萬輛,平均每27秒就有一輛“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戶,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2025年1到7月份,奇瑞集團半年出口量攀升至66.9萬輛,繼續領跑中國汽車出口。平均每5輛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中,就有一輛“奇瑞造”。特別是在歐洲市場,1至7月,奇瑞在歐洲市場總計銷量近4萬輛,同比增長942%。其中,新能源車型(PHEV、BEV)占比超過32%。
做海外市場的“施肥者”
“到一個市場去,不是把中國的產品端出去就行了,一定要符合當地的法規,當地的使用習慣,再一個就是我們不能吃獨食,不要做掠奪者,而要做這個施肥者,增強肥力,不要去到人家去就是掠奪人家的市場,掠奪人家的人才。一定不是像過去那種打法了,簡單的用價格戰在國外可能是行不通了。”
2024年初,央視《對話》欄目邀請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分享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最新心得和挑戰。
在20多年揚帆出海的過程中,奇瑞深知,相較于產品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融進去”,成為海外當地“施肥”的貢獻者,為當地帶來稅收、就業,“融入”海外用戶和當地民眾的心里。
在此背景下,奇瑞提出了“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為哪里)理念,為當地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同時加大與當地主機廠、零部件企業的合作,推動品牌本地化發展、制造和研發協同發展、供應鏈協同發展。
2024年,奇瑞與西班牙老牌車企EV MOTORS合作,讓有著70多年歷史的西班牙EBRO品牌重煥生機,還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稅收增長。
今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CATC國際技術專家委員會會議中,奇瑞JAECOO 7獲得中國首張“中歐碳足跡數據互認”車型證書,引領了“綠色出海”新范式。奇瑞還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合作開展公益項目,連續入選《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奇瑞做海外的“施肥者”,是一項極具遠見的戰略投資。它并非單純的利他主義,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種更高級、更可持續、也更明智的利己策略——通過成就他人來最終成就自己,通過與全球伙伴共享發展成果來贏得市場的真正尊重和長久立足。
在歐盟的成功并非偶然
歐洲作為全球高法規、高準入汽車市場的戰略高地,亦是奇瑞全球化進程的關鍵戰場。
2025年1月,通過歐洲WVTA認證后,奇瑞以“技術賦能者”身份加速本土化進程:同年4月,奇瑞與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捷克4國經銷商達成重要合作意向;5月,奇瑞助力西班牙傳奇品牌EBRO亮相巴塞羅那車展;6月,攜CSH科技及TIGGO7、TIGGO8燃油/混動雙版型登陸波蘭市場,踐行“In Europe, For Europe”本土化承諾。
2025年1至7月,奇瑞在歐洲市場總計銷量近4萬輛,同比增長942%。其中,新能源車型(PHEV、BEV)占比超過32%。
歐盟市場是全球公認的“高法規市場”,它對車輛的安全、環保、質量等相關標準極為嚴苛。能在這里獲得認可,本身就是對奇瑞產品品質和技術實力的有力背書。奇瑞成為首個出口突破500萬輛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靠的正是這一點。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奇瑞在歐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長期堅持的全球化戰略和技術積淀的集中體現。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技術領先與精準適配。奇瑞依托全球8大研發中心,并非簡單輸出產品,而是深入進行“四個開發”(法規開發、產品適應性開發、競爭力開發和差異化開發)。這意味著他們深入研究歐盟的法規、路況和用戶偏好,對產品進行本地化改進,以確保車型符合當地標準并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次,前瞻的本地化戰略。為應對歐盟的政策并更貼近市場,奇瑞積極推進本地化生產。他們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Ebro-EV Motors)成立合資公司,在巴塞羅那建立生產基地,成為首家在歐洲生產汽車的中國車企。這不僅有助于規避貿易壁壘,更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升品牌形象,并帶動當地就業,實現互利共贏。
最后,多元品牌協同發力,精準布局全球市場。奇瑞并未依賴單一品牌強行擴張,而是以集團化、矩陣化的思維推進國際化戰略。通過推出Omoda、Jaecoo等全新子品牌,以更加年輕、科技和國際化的形象,精準切入歐洲不同細分市場,有效規避了原有品牌可能存在的認知固化或價值天花板問題。
與此同時,奇瑞堅持提供涵蓋燃油、混動、純電的多元動力解決方案,精準匹配了海外市場差異化的能源結構和消費偏好,不僅增強了抗風險能力,也形成了難以復制的市場優勢。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奇瑞在歐盟的佳績是中國汽車產業經過數十年技術積累、質量提升和戰略轉型后的一次集中爆發,更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具備了在全球頂級市場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底氣和實力。
奇瑞,正帶領中國汽車產業邁向全球汽車產業舞臺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