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民政部最新數據,2024年全國結婚對數僅610.6萬對,創下45年來新低。
這一趨勢與新生兒數量形成“惡性循環”: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雖比2023年增加52萬,但死亡人數高達1093萬,人口凈減少139萬。
結婚率下降直接削弱購房剛需群體,尤其是年輕家庭購房意愿的降低,進一步加劇樓市供需失衡。畢竟,婚姻往往是購房的催化劑,很多人買房的節點正好就是結婚、生育等人生節點上。
結婚率下降,意味著傳統剛需減少,購房群體在收縮。購房市場的主力之一是新婚夫婦,他們往往需要婚房作為新生活的起點。2024年結婚對數再創新低,2025年及之后,這部分需求或將進一步萎縮。
房價高企則成為結婚和購房的雙重阻力。高房價、高租金以及高生活成本,成為年輕人推遲甚至放棄結婚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房價與收入不匹配的矛盾愈發明顯。
另外,年輕一代的住房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過去,結婚意味著購房,但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于租房,甚至選擇獨居或與朋友合租,這種趨勢讓婚房需求進一步萎縮。
此外,國家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市場需求。
除了以上,就客觀環境來說,城市分化還在加劇,樓市格局發生著巨變。
三四線城市壓力增大,人口流失加劇對于三四線城市而言,人口流失已是長期趨勢,結婚率下降無疑會加劇這一現象。
這些城市的房產市場本就依賴本地剛需,而隨著適齡結婚人口減少,購房需求也將進一步下降,房價面臨更大調整壓力。
一線城市學區房需求或受沖擊雖然一線城市整體需求相對穩固,但出生率下降帶來的長期影響正在顯現。
2023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幼兒園在園人數已經連續兩年減少,廣州2024年公辦小學一年級招生班級數減少74個。
未來,學區房的需求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部分生源減少的區域,房價可能面臨調整。
樓市的應對之道面對結婚率下降帶來的挑戰,樓市的調整已成必然。政府層面已開始著手解決住房難題,包括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優化租賃市場等。
同時,房企也需要調整策略,從單純依賴剛需轉向改善型需求,比如提供更靈活的房產交易模式,如以舊換新、長租公寓等。
在未來,樓市將逐步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據數據顯示,2024年杭州二手房全年成交約8.8萬套,而新房成交量僅7.61萬套,這是杭州樓市進程中首次出現二手成交量大于新房的情況。
如何滿足新生代的居住需求,將成為房企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